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秋日云中鹤的博客

人生无悔,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

 
 
 

日志

 
 

【转载】格律诗创作基础十讲  

2016-12-05 17:19:17|  分类: 特殊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本文转载自白永春《格律诗创作基础十讲》

格律诗创作基础十讲

编写:白永春

.概述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其独有的神韵,独特的艺术魅力,塑造升华着炎黄子孙的崇高精神境界。中华诗词来源于生活,是通过作者对劳动生活以及世界的认知深感与想象,流露出来再现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它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来说,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它的韵是以《诗经》为主的先秦两汉韵文的韵。传统音韵学关于古韵的研究,主要成就在于古韵分部。所利用的材料,主要是《诗经》韵字和《说文解字》的谐声偏旁,兼及先秦两汉韵文、重文、异文通假、读若、音训等。

        格律诗 (近体诗或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qiáo)把这些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在唐朝格律诗未定型之前,诗人们都是以复古形式在创作。李白以《古风》为标题,作诗五十九首(即:《古风五十九首》)。标志着他对初唐以来复古诗学的一种深化。自李白之后,“古风”一词才流行起来。唐代定型后的格律诗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每首四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每首八句)五言排律、七言排律(每首十句以上)。

.押韵

         押韵就是把同一收音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如:东(dong)、宫(gong)、红(hong)、空(kong)、雄(xiong)。其实,就是看汉语拚音中的韵母(ong)。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朝的陆法言所写的《切韵》。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零六个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

1.《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格律诗只押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那么何谓邻韵?唐宋诗人用韵的情况,平声韵可分为几组,每一组都属于邻韵。1.东、冬;2.支、微、齐;3.鱼、虞:4.佳、灰;5.真、文、元、寒、删、先:6.萧、肴、豪;7.庚、青、蒸;8.覃、盐、咸。按此分类来掌握邻韵,是比较严格、比较正规的。

     2.中华诗词学会于20055月颁布 《中华新韵》的韵部划分依据是普通话。标准是同身同韵。所谓“同身同韵”,即是将韵身相同的字,归于同一韵部。平仄区分原则是只分平仄,不辨入声。每个韵部中发音为阴平、阳平的字,即为平声字;发音为上声、去声的字,即为仄声字。不再区分入声字。也就是说入声韵归进仄声。

一、麻 ɑiɑuɑ二、波 oeuo 三、皆 ie üe 四、开 ɑi uai 五、微 ei ui 六、豪 ɑo iɑo 

七、尤 ou iu 八、寒 ɑn iɑn uɑn üan 九、文 en in un ün 十、唐 ɑng iɑng uɑng 十一、

 eng ing ong iong 十二、齐 i er ü 十三、支 (-i)(零韵母)十四、姑 u 

 

 

     以上两部韵,《平水韵》与《中华新韵十四韵》略,可任意选一种进行格律诗创作。但在创作中,两种不能混用。

 

声调与格律

        1.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可划为四声。古代的四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除平声以外,共余三声都是仄声。按现代拼音的四声来确定,即拼音中的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2.格律就是从四声的平仄演化而规定的规则。也就是平仄相对相粘的规律。相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相粘就是:平与平粘起来,仄与仄粘起来。七绝、五绝在二三句开头两字(平平粘平平,仄仄粘仄仄)。七律、五律在二三、四五、六七句开头两字(平平粘平平,仄仄粘仄仄)。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失替就是在一句子中,位于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平仄必须交替使用。应该是“平仄平”或者是“仄平仄”,这样交替的形式出现。但是,如果出现“平平仄”,或者“仄平平”,这就是失替。格律诗是双句入韵(二四六八尾),单句不入韵(首句入韵除外,即:一二四六八尾)。格律诗的平仄格式,按照每首诗首句的第二个字和尾字之平仄声调可分为四种格式:

1.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3.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以上四种格式,可演化七绝四种,五绝四种。七律四种,五律四种。总共十六种格律诗基本格式。

 

绝句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古绝可用仄韵,不论粘对与平仄。律绝只能用平韵,要求粘对与平仄。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例:五言古绝,或称古风诗。

(唐)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仄平通平仄,平平通仄平。

(“通”表示该字是多音字)

全诗虽然押平韵,但没一句合律的句子,而且前后联不粘,后两句失对,所以它不是格律诗中的绝句。此首格律诗的五绝格式如下:

平平仄仄平(韵),〇仄仄平平(韵)。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律绝句有四种基本格式(包括七绝,五绝):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

下面正格形式,将用《平水韵》与《中华新韵》的诗来举例。以便我们掌握两种韵。

 七绝:

第一种格式

七绝平起首句入韵

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例如:王昌龄《出 塞》

《平水韵》上平 十五删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再例:白永春《老来何苦忆从前?》(新韵)

《中华新韵》八寒ɑn iɑn uɑüɑn

人生梦里想当年,摆上沧桑再撒盐。

一把心酸挥不尽,老来何苦忆从前?

 

七绝平起首句入韵,每句删去头两字就变成五绝仄起首句入韵。

五绝仄起首句入韵

〇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〇平平仄仄,      〇仄仄平平。(韵)

例如:卢纶《塞下曲》

《平水韵》 上平 一东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再例:白永春《无奈》(新韵)

《中华新韵》七尤 ou iu(iou)

落叶似轻舟,随风浪里游。

汪洋无处去,恨在水中愁。

 

第二种格式

七绝平起首句不入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例如:窦巩《南游感兴》

《平水韵》上平 十灰

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再例:白永春《漫步人生》(新韵)

《中华新韵》八寒ɑn Iɑn uɑüɑn

老酒一杯何寂寞?悠然百步赋诗篇。

红楼梦里观衰败,碧月风中览世间。

 

七绝平起首句不入韵,每句删去头两字就变成五绝仄起首句不入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入韵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韵)

 

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平水韵》下平 十一尤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再例:白永春《人间天堂》(新韵)

《中华新韵》十一庚 eng, ing (ieng) , ong (ueng) iong,(üeng)

鸟语穿云静,梯田入画屏。

飞纱飘眼底,山寨丽人行。

 

第三种格式

七绝仄起首句入韵

〇仄平平仄仄平(韵),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如:李商隐《夜雨寄北》

     《平水韵》上平 四支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例:白永春《岁月催人几度歌》(新韵)

《中华新韵》二波、o e uo

曲径池塘泛碧波,幽庭把酒忆蹉跎。

红尘醉笑千杯醒,岁月催人几度歌?

 

七绝仄起首句入韵,每句删去头两字就变成了五绝平起首句入韵。

 

五绝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韵),〇仄仄平平。(韵)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例如:王涯《闺人赠远》

《平水韵》上平 十一真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

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

 

再例:白永春《超度》(新韵)

《中华新韵》九文 en,in (ien),un (un), ün (üen)

观音寺庙深,冷月葬花魂。

静默林孤地,忧歌碧宇存。

注:冷月葬花魂。出自《红楼梦》第七十六回黛玉和湘云的联句:
寒塘渡鹤影,(湘云)

冷月葬花魂。(黛玉)

 

第四种格式

七绝仄起首句不入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平水韵》上平 十一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再例:白永春《元阳山城》(新韵)

《中华新韵》十一庚 eng, ing (ieng) , ong (ueng) iong,(üeng)

一览乾坤八百里,奔来云海啸山城。

闲情雅士登高处,锁定桃源众友惊。

 

七绝仄起首句入韵,每句删去头两字就变成了五绝平起首句入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入韵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韵)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王勃《山 中》

   《平水韵》上平 五微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秋晚,山中黄叶飞。

 

再例:白永春《登田飞月》(新韵)

《中华新韵》十一庚 eng, ing (ieng) , ong (ueng) iong,(üeng)

青山犹未见,云海啸苍峰。

脚踏梯田去,心飞碧玉宫。

.律诗

        律诗由八行组成,即:四联。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第一联叫首联(一二句),第二联叫颔联(三四句),第三联叫颈联(五六句),第四联叫尾联(七八句)。按照规定中间两联必对,即: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律诗的平仄讲究一三五字可不论,二四六字要分明。排律每首十句以上,首尾联不要求对仗,其余各联必须对仗。

    律诗有四种基本格式(包括七律,五律):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

七律:

第一种格式

七律平起首句入韵

〇平〇仄仄平平(韵)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例如: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平水韵》    一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再例:白永春《别了·元阳》(新韵)

《中华新韵》四开ɑiuɑi

离京随父幼儿来,弹指挥肩鬓发衰。

一把沧桑谁个晓?三杯老酒我独开。

少年聚友背柴笑,天命寻诗创意徊。

江外梯田游客赞,梦中碧月照君怀。

  

    七律平起首句入韵,每句删去头两字就变成五律仄起首句入韵。

 

五律仄起首句入韵

〇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〇平平仄仄,    〇仄仄平平。(韵)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〇平平仄仄,    〇仄仄平平。(韵)

例如:王维《终南山》

  《平水韵》上平 七虞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珠。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再例:白永春《人生越险峰》(新韵)

《中华新韵》十一庚 eng, ing (ieng) , ong (ueng) iong,(üeng)

锁定目标冲,艰难越险峰。

雄师扬笔墨,沙场战烟浓。

娇子十年苦,辛酸一把中。

题名金榜笑,落选再来攻。

 

第二种格式

七律平起首句不入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例如:杜甫《客至》

     《平水韵》上平 十灰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再例:白永春《驾雾腾云任笔扬》 (新韵)

《中华新韵》十唐 ɑng , iɑng , uɑng

麻雀焉知鸿雁志,少儿怎解老年殇。

辛酸一把塞壶里,苦酒三杯洒院墙。

昔日雄心皆不泄,而今弱胆也能狂。

乘风破浪寻诗去,驾雾腾云任笔扬。

 

    七律平起首句不入韵,每句删去头两字就变成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韵)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韵)

 

例如:杜甫《春 望》

《平水韵》下平  十二侵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再例:白永春《乡间小路》(新韵) 

《中华新韵》十唐 ɑng , iɑng , uɑng

明月乡间路,清风醉脸庞。

鸟旋山谷越,鱼跃水波扬。

万顷青松地,千年老树桩。

孤君行古道,银夜美如霜。  

 

第三种格式

七律仄起首句入韵

〇仄平平仄仄平(韵),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如:杜甫《登 高》

     《平水韵》上平 十灰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再例:白永春《闭月羞花未上妆》(新韵)

《中华新韵》十唐 ɑng , iɑng , uɑng

闭月羞花未上妆,起身小步慢推窗。

画眉展翅迎春色,紫燕欢歌戏瓦房。

划宇晨钟惊旅客,飘声寺庙诵经长。

沏杯感悟诗思到,敲键回车丽句翔。

 

    七律仄起首句入韵,每句删去头两字就变成五律平起首句入韵。

 

五律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韵,〇仄仄平平。(韵)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〇平平仄仄,    〇仄仄平平。(韵)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例如:李商隐《晚 晴》

  《平水韵》下平 八庚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回,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再例:白永春《酒之吟》(新韵)

《中华新韵》十唐 ɑng , iɑng , uɑng

松尖碧玉光,把酒话忧伤。

母子哭离恨,夫妻道分扬。

悠悠人海路,漫漫世间苍。

独自漂泊苦,孤心欲断肠。

第四种格式

七律仄起首句不入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如:  杜甫《咏怀古迹》

   《平水韵》下平 四豪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再例:白永春《放飞心情》(新韵)

《中华新韵》十一庚 eng, ing (ieng) , ong (ueng) iong,(üeng)

日跃东方峰锁雾,鸟鸣北壁映桃红。

千丝柳絮随风摆,一院花碟向树耕。

我品青茶君作画,他瞧白鹭你观松。

挥毫洒尽心头悦,把盏欢歌碧月躬。

 

    七律仄起首句不入韵,每句删去头两字就变成五律平起首句不入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入韵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韵)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韵)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如:李白《送友人》

《平水韵》下平 八庚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孤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再例:白永春《血泪仇》(新韵)

2014.12.13.公祭日有感

《中华新韵》十唐 ɑng , iɑng , uɑng

笛声飞耳内,历史烙山墙。                

把酒辜魂祭,挥诗笔墨扬。

悲歌环宇宙,泪洒入心房。

不忘中华难,军民苦练强。

 

.律诗的对仗

        格律诗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就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词性必须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如天文、地理、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工对、宽对、邻对、借对、扇面对、错综对、流水对。

    1.工对: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

如杜甫绝句四首(之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对仗相当工整。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禽类名词相对)、“翠”对“青”(颜色名词相对)、“千”对“万”(数词相对)都是同类词为对,非常工整。

    2.宽对:近诗体对仗中的一种。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这样的对仗,一般称之为“宽对”。宽对要比邻对的要求再宽一些。如一般以名词对名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便可以。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

    3.邻对:近体诗对仗中的一种。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叫“邻对”。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如白居易《感春》中的两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4.借对:近体诗的一种对仗方式,或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

   1)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杜甫《曲江》诗:“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这就是“借义对”。

  2)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来表乙词()。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谐音:紫),又如“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谐音:千)

    5.扇面对:诗、词、曲对仗的一种格式,即隔句相对。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如:唐人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诗:“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第一、三句为对,第二、四句为对。

    6.错综对:古代韵文对仗的一种方式,它不拘字词的位置,相对的词语处于错综交叉的情况。如:中唐诗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六幅”与“一段”结成对仗,“湘江”与“巫山”也结成对仗,但位置不同。这便属于错综对。

    7.流水对:近体诗对仗的一种。流水对是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对立的,而是有上下相承的关系,两者不能脱离或颠倒,而是有一定秩序的语言结构。如:杜甫《闻官司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它们有前后相承接的关系,必须是从四川的巴峡到达巫峡,然后才能再从襄阳到达洛阳,先后的次序不能倒置,而语句的关系上,是下句承接上句,两者构成一个顺承复句,而这两句使用的词语,却构成对仗。这种对仗有如流水,从上游流到下游,故称之为“流水对”。

 

律诗的拗救

    格律诗中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也就是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就叫“拗”。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位子将仄声改为平声挽救过来就叫“救”。 对句救出句式的孤平叫“拗救”。

    1.仄平脚句型的拗救,属于孤平拗救。即:五言律句是一拗三救(第三字救第一字)。例如:李白《夜宿山寺》尾联:

        不敢高声语,正格:仄仄平平仄

        恐惊天上人。正格:平平仄仄平 ----改为:仄平平仄平。其中“恐惊天上人”一句中第一字“恐”用了仄声,出现了“拗”,就将第三字改为了平声。即“恐”拗,“天”救。

七言律句是三拗五救(第五字救第三字)。 例如:杜甫《九月五首》(其一)首联:

        重阳独酌杯中酒,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

        抱病起登江上台。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平 ----改为:仄仄仄平平仄平。其中“抱病起登江上台”一句中第三字“起”用了仄声,出现了“拗”,就将第五字改为平声。即“起”拗“江”救。

 

    2.仄仄脚句型的拗救,属于特拗。即:五言律句是三拗四救(第四字救第三字)。例如:白居易的《草》

野火烧不尽,正格:仄仄平平仄----改为:仄仄平仄仄,
春风吹又生。正格:平平仄仄平----改为:平平平仄平

其中:起句第四个字变成了仄声字,对句第三个字变成平声字,即“吹”救“不”)

七言律句是五拗六救(第六字救第五字)。

    3.平仄脚句型的拗救,属于大拗。即:五言律句必须由对句第三字施救,例如:杜甫《秦济驿送严公四韵》首联:

     远送从此别,正格:仄仄平平仄 ----改为:仄仄平仄仄

     青山空复青。正格:平平仄仄平 ----改为:平平平仄平

其中“远送从此别”中第四字由平声改为了仄声。即“此”拗“空”救。

七言律句必须由对句第五字施救。例如:南宋·陆游《夜泊水村》颈联:

一身报国有万死,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 ----改为:平平仄仄平仄仄。

双鬓向人无再青。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平 ----改为:仄仄平平平仄平

其中“一身报国有万死”一句中第六字“万”用了仄声,出现了“拗”,就将对句“双鬓向人无再青”中第三字改为平声。即“万”拗“无”救。此联,“有、万”二字都拗。下句“向”字拗,“无”字既是本句自救,又是对句相救。

 

格律诗的禁忌

    1.孤平:是指除了韵脚的平声字外,诗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

举例:七绝仄起首句入韵中的第一句

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写成:仄仄仄平仄仄平,就叫“孤平”。

    2.三平尾:是指诗句末尾连用三个平声字。

举例:七绝平起首句入韵中的第一句

句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写成:平平仄仄平平平,就叫“三平尾”。

    3.三仄尾:是指诗句末尾连用三个仄声字。

举例:七绝平起首句入韵中的第三句

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写成:仄仄平平仄仄仄,就叫“三仄尾”。

    4.合掌:一首诗中相邻的两联对仗,句子的结构要避免完全一样。如果结构一样,这种毛病称为“合掌”。如:中华,华夏,就是合掌。

    5.失对:要求一联的上句与下句平仄相反。如果相同了,就是失对。

    6.失粘:要求上联下句与下联上句间对应的字,平仄相同,即为粘,如果不粘,就是失粘。

    7.失替:要求一句内246字,平仄要交替。没有交替,就是失替。

    8. 四声八病

  1)四声:

指:平、上、去、入 四声。

  2)八病:

  1.平头:五言诗首句和次句的第一或第二字同声。

  2.上尾:首句与次句的末一字同声。

  3.蜂腰:一句中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声。

  4.鹤膝:第一句和第三句末字同声。

  5.大韵:同一联中用了和所押的韵同韵部的字。

  6.小韵:同一联中有同韵部的两个字。

  7.旁纽:一联有两字叠韵。

  8.正纽:一联有两字双声。

 

    9.押韵九戒;

  1):出韵----出韵俗称落韵,如:押“一东”韵,误押“三江”韵。即为出韵。
  
2):凑韵——所押韵与全句意 义不相连,而勉强凑合者。
  
3):重韵----重复押同一韵脚。也就是韵脚押两个相同的字。

  4):倒韵---为迁就韵脚,一个词语颠倒而用之者。 如:“新鲜” 颠倒为“鲜新”。

  5):哑韵----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如:“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

  6):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韵。

  7):复韵----意义相同之字韵,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的“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韵。

  8):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

  9):撞韵:白脚(绝句中的第三句仄尾)与韵脚相同就称为撞韵。

 

.格律诗的章法

    1.立意

    立意是作者的构思设想、写作意图、创作动机,是一首诗的写作角度与确立的文意。就是你要写什么?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有了整体思路,再用赋、比、兴三种手法,按格律诗的起、承、转、合,布局谋篇进行创作。

    2. 赋、比、兴三种手法。

  1)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2)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用情感流露出来。

  3)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的动机去创作,所以大多在格律诗的起发端。

    3.起、承、转、合。

  1)起:就是“起头”、“开头”。景起,事起,直抒胸意,比兴寄托,写景,抒情,叙事等等。

  2)承:就是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根据情路、景路、理路,将上下文之间紧紧地联系起来,上下关联,前后呼应。

  3)转:就是转换,由情转到景,由景转到情,由彼转到此,由此转到彼,由事转到理,由理转到事,由物转到人,由人转到物,或顺势而转,或乘势而上。一首诗中“转”最重要。

  4)合:就是结尾,结尾往往是诗文的精华之所在,是作者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重要环节。结尾有两种结法,1.明结;就是通过结尾直抒胸臆,阐明事理,抒发感慨和豪情。2.暗结;暗结则是以事说理,借景抒情,用事件和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给人以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

    4. 一三五字可不论,二四六字要分明。

    也就是说七律、七绝每句的1.3.5字平仄可不论(可平可仄),2.4.6字平仄必须按规定的格律来创作。五律、五绝只有“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但是这些不是绝对的。作为每个创作格律诗的作者来说,如果严格按照格律来创作无疑是最好的。这样,既可以炼字也可以炼句。

 

 

 

例如:七律平起首句入韵

〇平〇仄仄平平,(韵)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第一句:“〇平〇仄仄平平”如果135不论,就会变成三平尾。(仄)平(仄)仄(平)平平,三平尾是诗之大忌。所以说,135不论不是绝对的。

 

 

十:格律诗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1.  物象:物象是指客观事物。如:“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风雨雷电”等。

    2.    意象:物象通过诗人的情感升华而表现出来的就是意象。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就是自然意象。

    3.    意境: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例如:其一: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伤感,凄凉的意境。意境是具体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其二: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在这首诗里用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等七个意象,从多角度描绘了一副色彩明快、富有生命气息的立体春景图。

    4.虚境:在格律诗创作中,想象之景为虚。也就是用联想、幻想、想象、回忆等思维方式进行的创作。

    5.实境:在格律诗创作中表现的眼前之景为实。实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

例如:《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中的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实),疑是银河落九天。(虚)”

 

综上十讲,即为格律诗创作基础。

  评论这张
 
阅读(100)| 评论(8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